2009/01/30

农历年的电视广告

几天post了一篇收集历年马来西亚各大企业在农历新年期间打的电视广告。今天读到《星洲日报》“情在人間”专栏的张立德的文章,也是谈农历新年期间的电视广告,有意思的一篇文章。

張立德‧謝絕低俗的電視內容

朋友,大馬的農曆新年除了佳節氣氛濃厚,連電視節目也是熱鬧紛呈。但是,賀歲節目不外是演唱會就是頒獎典禮,要不則是各類綜藝遊戲節目和電影,還有就是胡鬧低俗兼自賣自誇的電視台自家倒數活動。

幸好在每年農曆新年大馬電視還可以看到清新的公益廣告。這說起來難免諷刺,們竟然要從商家廣告中,才能找回傳統價值觀和精神文明,不至於一直得承受低級趣味和娛樂狂歡的轟炸。

每一年農曆新年,國內各大企業都會推出以公益廣告形式呈現的賀歲廣告,今年也不例外,但是數量明顯少了,可能是因為經濟放緩緣故,導致廣告預算不得不削減。

不少國人期待的大馬石油公司廣告還是準時出現,而今年宗教組織佛光山也參與一份,推出了本身的新年公益短片。兩者甚至可以互相呼應。

佛光山透過短片提醒做孩子的,有錢沒錢,無論多忙,都要回家與父母團圓。短片中的父親為了跟兩個孩子吃團圓飯,特地驅車去找說工作忙不回家的孩子,就說明了老人家最大的希望就是新年孩子能夠回家。

石油公司的廣告則以“子欲養而親不在”為主題。描述一名孩子在父親還在生時,對父親的一些生活習慣和細節,每每都顯得極不耐煩和無法忍受。父親過世了,才懂得珍惜,才想要通過關愛母親來作補償。

除了上述兩則廣告,某免費電視台的自家新年短片“小關心大團圓”則以輕鬆的手法帶出吃團圓飯的禮儀,不要以為回家吃飯就算了,更要顧及父母的感受,關心父母;不要只顧低頭扒飯,也要給父母挾菜。

有人會認為新年廣告為甚麼要這麼“煽情”,也有人認為傳達的訊息正面。近年的廣告很多是以孝道為主題,有人則覺得過份濫情,有些畫面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廣告需要觀眾自己去領略當中意義,成效也見仁見智。

我父親去年剛過世,而我的岳父前幾年也往生了,今年石油公司廣告的確令我感同身受。我的一位朋友說,看了會有很強烈想回家的感覺。

過年一般人都說要輕鬆一點,如果連電視節目和廣告都在長篇大論,耳提面命般提醒觀眾要盡孝道和團圓,對觀眾來說可是難以承受的重。電視節目和廣告不必說大道理,重要的是人人都能明白。

說穿了,這其實是考驗製作人的功力,無論是賣溫情還是搞笑中傳達正面訊息,每一回播送,都能捉 住眾人眼球,甚至口耳相傳。有些廣告失敗令人一看到就想轉台,或者引起觀眾投訴,不外乎忽略了閱聽人的感受,例如幾年前的國產汽車新年廣告一句“大家自己 人,不要做戲”,就挑起許多人的敏感神經。

電視節目也一樣,觀眾要求的是電視台把持內容,避免節目充斥低俗的題材。電視內容富有娛樂性,是老少咸宜,若不注意節目內容品質,所造成的影響將難以估量。在內容管理方面,電視台應做到更精確的品質管控。電視內容的潔淨固然重要,但並非就是呆板和教條化,失去多元性。

電視台不應該以收視率的高低作為製作節目的依據,並且陷入競逐低俗內容的迷失中,無法自拔。目前大馬有衛星電視以來,頻道選擇雖多,然而往往電視台主打的節目還是以廣告為考量。其實有意義、正面價值取向,能啟迪人心,發人深省的節目並不乏觀眾。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張立德‧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2009.01.29

2009/01/28

Err99后续……

牛年来之前,终于拿回我的相机。

Canon的工作人员没有解释太多,只说是快门系统的问题,他们已免费替我更换,因为相机还在保用期内。而我拍到的其中一张相片,右边有大约五分之一是over-exposed的,也就是快门出问题造成的。因为我是auto exposure bracket三张连拍,快门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抓准,让第一张的右边五分之一出现了错误的曝光值。

在办公室遇见摄影同事Spencer。他说,他相机的快门系统也出过这个问题,是在拍了几万、还是几十万张之后。这算是正常的,是wear and tear的问题。他们摄影员,当然会用到快门的设计寿命。Canon为他更换了相机的快门,但后来拍了几千张,又坏了。Spencer当然拿回去修理,因为毕竟新快门有保用期,也不可能只拍几千张就坏的。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担心,这个新快门系统会不会也这么倒霉?

不禁联想到,是不是Canon 40D原本就有设计上的问题?因为40D退出市场不到两年,Canon就推出50D了。印象中,DSLR推陈出新的速度虽快,却也不至于快成这个样子。350D和400D就相隔了三四年,400D和450D也隔了三年多。5D和5D MkII更不用说,起码有五年了。

如果我有两头牛……

A tale for the year of the ox:

-- Got two cows --

TRADITIONAL CORPORATION
You have two cows.
You sell one and buy a bull.
Your herd multiplies and the economy grows.
You sell them and retire on the income.


AN AMERICAN CORPORATION
You have two cows.
You sell one and force the other to produce the milk of four cows.
You are surprised when the cow drops dead.


A FRENCH CORPORATION
You have two cows.
You go on strike because you want three cows.


A JAPANESE CORPORATION
You have two cows.
You redesign them so they are one-tenth the size of an ordinary cow and produce twenty times the milk.
You then create clever cow cartoon images called 'Cowkimon' and market them World-Wide.


A GERMAN CORPORATION
You have two cows.
You re-engineer them so they live for 100 years, eat once a month, and milk themselves.


A BRITISH CORPORATION
You have two cows.
Both are mad.


AN ITALIAN CORPORATION
You have two cows, but you don't know where they are.
You break for lunch..


A SWISS CORPORATION
You have 5,000 cows and none of which belong to you.
You charge others for storing them.


A CHINESE CORPORATION
You have two cows.
You have 300 people milking them..
You claim full employment and high bovine productivity.
You have the newsman who reported on the numbers arrested.


AN INDIAN CORPORATION
You have two cows.
You worship them.


A MALAYSIAN CORPORATION
You have two cows.
You signed a 40-year contract to supply milk at RM0.06 per litre.
Then midway through, you raised the price to RM0.60 or you cut the supply.
When the buyer agrees to the new price, you change your mind again and now want RM1.20.
The buyer decided you can keep the milk and they go look for milk that comes from recycled cows or the cow urine instead.
Your two cows retire together with the Prime Minister.


And last but not least,

A SINGAPOREAN CORPORATION
You have two cows.
One cow-peh and one cow-bu.


------------------------------------------------------


《星洲日报》
牛年牛文化 -- 郑丁贤


对於不同的人,牛有不同的价值;反映文化的差別。

有一个牛笑话,活灵活现。我稍加改编,从牛观人,怎么用牛,就有怎么样的国家和民族。

美国人,有两头母牛,卖掉其中一头,换一头公牛。母牛和公牛交配,牛族繁衍增加;农夫赚到钱,掉早退休。

中国人,有两头母牛,卖掉一头,强迫剩下的一头生產4只母牛的奶;母牛累死,农夫饿死。

德国人,有两头母牛,对它们进行体能训练,每天生產双倍牛奶,可以活100年,还可以自行用脚挤奶。

日本人,有两头母牛,进行基因改造,使它们的体型只有10分之1,但可以生產10倍牛奶,还可以变成卡通牛,名叫Kowkimon。

法国人,有两头母牛,没有人挤奶,因为大家都在罢工,要求政府给三头牛。

英国人,有两头母牛,都是疯牛。

俄罗斯人,有两头母牛,算一算,变成4头,喝一口伏特加,再算一次,变成8头。

马来西亚人(一),有两头母牛,有200个人在挤奶;政府的报告说:“大马没有人失业。”

马来西亚人(二),有两头母牛,拉到国会大厦宰了,议员们分而食之。

A议员边吃边说:“两只牛不够,下次至少要宰4只。”

B议员说:“本地牛不够嫩,下次要进口澳洲小牛,或是神户牛。”

C议员说:“煮咖哩牛肉不够入味,下次记得要煮冷当牛肉。”

印度人最好,有两头母牛,都是圣牛,拿来崇拜。

年初三——扫穷日、噪音日

来年初三是扫穷日,也就是说,今天要把贫穷扫除家门。好,那今天要去买多多,把贫穷扫除家门。

休息了四天,过了两天平静的大年初一和年初二,今天一切似乎都要回复平日作息了。一大早最先开始恢复的,就是打开门收到今天的报纸。虽然报纸很薄、没什么东西看,但过了两天没报纸的日子,妻形容没看报纸不知道怎么开始一天的生活。

接下来就是对面组屋的电梯翻新工人回来上班了,一大早七点钟就听到“雪糕车”的声音(最近刚看了《Borat》,所以我们把这个声音形容为Borat的雪糕车),大概是载工人来上班的罗里来了。

说实在,新加坡的环境噪音问题,确实无法获得很好的控制。电梯翻新工程的噪音,让我特别珍惜过去两天。今天一大早的宁谧之幕,仿佛被工程升降机、敲敲打打的声音划破、敲破了。记得我年前曾做过一个噪音、隔音专题,不少受访的承包商都形容,噪音控制“是他们最后兼顾的事务”,如果工程赶不完,噪音问题就顾不了了,因为拖延罚款对他们来说是不必要的开销。政府虽然有好的噪音管制条例,但不见得有很好的实施和管制。

还有就是隔音问题。就像隔壁家两母女,每天从早上起床就吵到晚上上床,已经成了我们的报时器。姑且不论她们如何维系母女感情,单单是为何小女孩不惧怕被骂、被打,就是一个我一直想不透的问题了。没错,隔壁母女不是老妈妈和青少年叛逆女儿,而是年轻单亲妈妈和小学生女儿。早上上学前就开始打骂,中午是婆婆打骂孙女,傍晚又是一轮妈妈喊打喊杀。回想当年年纪小,只被父母严厉打骂一次,就怕了,没有第二次了。怎么现在的小孩……

回到电梯翻新,其实追根究底,可以说是建屋发展局的错吗?当年基于人们喜欢隐私,所以设计“无走廊分隔式组屋”(segmented block),造就了今天可以利用为政治资源的电梯翻新工程。不理解的是,当时作为有三十多年经验的建屋专家机构,为何会顺应大众潮流,设计出这种不合各个时代的建筑物?如果当局宣称很早以前便开始拥抱sustainable这个概念,为何设计出这种“无走廊分隔式”的non-sustainable组屋?现在受罪的不仅是屋主,还有这些组屋附近的居民。

五个小时后,就是我到公司上班的时间了……

2009/01/25

祝大家“牛”气冲天

年是居住新加坡这么多年后,第一次没有回家乡过农历新年。

早前因为迟了去买车票,所以已经买不到比较便宜的票了,贵的、S$90甚至更贵的可能买得到,但我和妻都不想再花这么多钱、把钞票塞进这些趁农历新年大赚一笔的巴士车商。

其实,年纪越大,越感受不到农历新年的气氛。回家过年,其实也挺闷的,应该回家的理由,是看一看父母,毕竟父母年纪都大了。所以这一次不回家,过年后要回了。

第一次留在新加坡过年,算是见识到人们怎么度过年二十九和除夕。超级市场和巴刹都挤满了最后一分钟买年货的人。超级市场小,买年货的气氛怎么都比不上马来西亚的霸级市场。马来西亚的霸级市场里,年货堆得高高的,人也多,买气实在旺。年除夕,楼下的铺子上午还有营业,到了下午就纷纷开始收业过年。附近一家购物中心,里面不少铺子都没开了。基本上,年初一大家都不开店了,看样子,大概只有麦当劳、肯德基还有营业。

虽然没请假回乡,但凑巧周休在报业假期前后,所以有四天休息。

在新加坡的第一个农历年,祝各位朋友春节快乐、未来的一年牛气冲天。

2009/01/21

每逢农历新年都会期待的广告

来西亚一些公司每逢农历新年,都会制作一些特别感人的广告,例如国油Petronas、Astro等。有些可能会有些hard sell,但广告确实很感人。

今年,Petronas的广告也很触动人心。


2009年


2008年


不知年份


快乐版Rome & Juliet


广告里的菜园是金马仑高原一个景点菜园。一老一少的搭配,有点像韩国电影《外婆的家》。


2007年,还有光良唱主题曲


虽然硬销种族和谐,但不失为不错的广告


TV3去年的贺年广告,很有意思

Some things never change...



想到,古代的黑人和现代的黑人,就广义的工作性质而言,是没有差别的。

大家都说,奥巴马就任总统后,接手了布什留下的烂摊子——两场海外战争和经济衰退,还有天文数字的财政赤字。简单来说,黑人奥巴马确实是在收拾白人布什留下的“苏州屎”。

另外也看到一则新闻说,50年前,黑人也在白宫里工作,但工作是打扫等低下层工作。50年后的今天,白宫还是有黑人在工作,但这个黑人是白宫主人了,“老板”是美国人民。

2009/01/18

Err99

我的40D,出现了致命的Err99。

虽然不知道Err99究竟是什么问题,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足以要了我相机的命,但也足以让我心疼了。

前天和妻到Marina Barrage参观,也是一个月一次的摄影活动。雨季过去了,Marina Barrage的上空飘着朵朵白云,天空湛蓝,又是上午时分,确实是拍照的好时候。哪里知道,我拍了一些照片之后,换上70-300的镜头,拍了一张照片之后,相机就一再出现Err99,还叫我关机重开,或者拿掉电池重新发进去。但怎么试都不行。

心情是坏了,但还好Marina Barrage确实风景很好,没得拍照,用眼睛欣赏也不错。而且,还是可以借用妻的相机拍照。

只是,这台40D,用了还不到一年,也没出过国、没“操过”,这么快就出问题,真叫人心寒。万一以后出国旅行时出问题,叫我怎么办?

以色列和加沙

犹太人曾经是一个备受欺压的民族,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纳粹主义大肆屠杀,犹太人世世代代应该都能够明白那种被欺压、被屠杀的滋味儿。

二战后,犹太人在美国的匡扶下,或许也是在民族自尊心的支持下,在中东占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然而,如今的以色列却开始犯下可恶的罪行——滥杀无辜,对战争难民见死不救,甚至阻挡国际救援组织拯救难民。

以色列的战事已经引起除了布什以外的国际反战舆论和抗议。虽然以色列说此战是为了“令哈马斯停止向以色列发射火箭炮”,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报道,显然被以色列打死的巴勒斯坦人远多于以色列人。

事情有两面。极端组织哈马斯也不能被原谅,因为它的使命就是要消灭以色列,这在以色列看来,哈马斯是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为什么两国领导人就不能以大度的心态,一劳永逸地解决冲突?

如果真的是为了人民,那人民要的不是永远的战争,而是永远的和平。

2009/01/05

叶问




天看了甄子丹的好戏《叶问》

之前在某个Blog上看到有人说因为看《叶问》而感动得流下眼泪,似乎有点夸张了。

笼统来说,《叶问》其实和一般的武侠片大同小异,像李连杰之前的《霍元甲》,甚至以前李小龙打日本人、打洋人的片子,都相去不远,基本上都是透过拳头回敬日本人和洋人,来吸引中华圈观众入场。

不过,后来仔细回味《叶问》,电影的表现手法其实还是有不同之处,而且可能就是让这部电影独树一格的特质。

《叶问》并没有很浓的说教意味。事实上,甚至可说是没什么说教。就连武术精神,也是在叶问最后与三蒲将军对打前的一丁点自白透露出来。叶问的武术精神、武德,几乎完全是都过剧情的铺排、甄子丹的演出和武打,来传达给观众。这一点和常见的武侠电影很不同。叶问一开场同廖家拳师傅过招,那种快速但留有一手、点到为止的对打,既是力与美的完美展现,也是谦虚美德但不失气宇和武术精神的自然流露。

还有,叶问两次和金山找对打,只是用武力教训对方,但没有严辞说教,在我意料之外。特别是金山找在乱世时纠众占山成寨,被日军铁骑践踏的同胞还要被一众山贼欺压,我看了都受不了,叶问只是痛快地打一轮,事后并没有教训金山找。对死了哥哥的沙胆源,叶问也没有教训他。

叶问的身教大于言教,这种说故事手法其实在武侠片似乎不常见。

把《叶问》放大来看,叶问的个人性格似乎和黄飞鸿霍元甲等电影常描绘的武林大侠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些学武之人,往往过于谦虚。他们非常强调个人武德,不太愿意收徒授艺,对世事无欲无求,不太愿意对社会贡献一己力量。只有在经历了大变之后,他们才意识到个人对社会贡献的重要性。

这在国家有明主治理时,可能不会有什么关系,因为明主懂得动用人才。但是一旦朝廷腐败,国家陷入动乱,环伺的外敌趁机进犯。这些高手空有一身武艺,却只能任人宰割,最多也只能多杀几个日军洋鬼子,幸运的往后还有机会造福社会,不幸的最终还是成了枪下亡魂。

幸运者如叶问、黄飞鸿、霍元甲,发扬了武术、成了民族英雄,但又有多少武林高手不幸地埋没在历史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