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吉隆坡.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吉隆坡. Show all posts

2009/09/26

脱节

开马来西亚已经有13年,知道自己和这个国家已经脱节。不过,今天在刘镇东在Pasar Seni Annexe的新书发布会上,才感到自己和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脱节,是相当严重的。

首先,Pasar Seni Annexe这座建筑物对我来说很陌生。我并不知道Pasar Seni有一座附属建筑。新书发布会所在的三楼,原来是城中的跳蚤市场。有好多年轻人在这里摆卖,而这些年轻人清一色是口操英语、很雅痞的一群。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说华语,但我没想到我会在吉隆坡看到很像新加坡年轻人的一群马来西亚年轻人。

然后,新书发布会的出席者显然都是受英文教育的年轻一代。我一直以为,所谓的偏向反对党的马来西亚华人,是受华文教育为主的一群,原来情况好像并不如此。这些年轻出席者也很踊跃站起来发表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过去我们那些不太喜欢发表看法的受华文教育者是不太一样的。

马来西亚华社是不是也存在一种分裂?还是独中毕业生(特别是像我这种独中毕业后出了国就不再回马的)真的没有融入到社会主流?谁才是社会主流?

新书发布会上,就有一个出席者提出,在场的华人出席者当中,有多少人有六成的朋友是马来人的。老实说,我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我在马来西亚是没有非华人朋友的。我的非华人朋友都是我到了新加坡之后才有的。

独中的教育环境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是不是无法团结国民?

2009/09/24

越夜越精彩的武吉免登

吉免登(Bukit Bintang)是吉隆坡的购物街,就好像新加坡的乌节路,上海的南京路。

我已经很多年没在晚上逛Bukit Bintang了。昨晚去了Marriott Hotel的酒会之后,以Mariott Hotel为起点,到Pavillion逛了一圈。Pavillion真的是“金三角”最高档、最气派的购物中心,宽敞的走廊,就算是人多,也不会人挤人。

同样是以“大”著称的怡丰城,狭窄的走廊就显得小器。走在宽敞的走廊,才能在一定的距离感受商店的气派外观,感觉是不一样的,或者说,距离产生美。

Pavillion门外有一座设计独特的喷水池,是游客留影的焦点。很奇怪,新加坡很多购物中心也有类似的广场,但似乎没有一个广场拥有一个可以成为游客焦点的塑像或喷水池等。

据说,Pavillion是新加坡公司发展的。更奇怪的是,为什么新加坡公司在吉隆坡的发展项目可以这么独特、有性格,在新加坡的发展却似乎欠缺了神来之笔。

“金三角”显然已可以分成比“新”和“旧”两个部分。“新”的部分以Pavillion为起点,止于Lot 10;从金河广场到Bukit Bintang Road的末端,是“旧”部分。

“新部分”有很多人,本地年年轻人、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三三两两,特别有生气。不过,如果就此以为“旧部分”一定失色不少,就大错特错了。我搭德士回酒店的途中行经“旧部分”,其活力完全不同于“新部分”。

当然,最大的原因是这一段路已是吉隆坡最新的红灯区。沿路有不少按摩店,按摩女郎和皮条客沿街招客。不过,除了按摩店,这段旧部分还有很多各种商店,小巷也有夜市、食街,吸引了不少饕客。

其实,据说这段“旧部分”在1970年代是盛极一方的红灯区。道路两旁的高楼据说都是青楼。不过,我在Bukit Bintang逛的年代,这一段的Bukit Bintang已将红灯区地位拱手让给Chow Kit Road了。

风水确实会轮流转,现在据说Chow Kit已“干净”多了,Bukit Bintang重执牛耳。这其实是挺有趣的现象。在南京路的时候,我是被流萤“追赶”。乌节路的乌节大厦其实也是红灯区。这些闻名世界的购物街,都无法摆脱这类生意。

不过,Bukit Bintang给我的整体感觉是,这里的吸引力比乌节路还要强一些。

难怪新加坡旅游局要紧张了。

2009/04/14

瞎子开车

里在八打灵再也一带开车,让我心惊胆跳。

父亲曾说,他视力现在没以前那么好,所以晚上开车很辛苦。这次我自己亲身体验后发现,即使视力好,夜间开车还是那么具有挑战性。如果又遇上下雨,真的好像瞎子开车。

那天刚好下雨,晚上8点多,马路两旁的街灯昏暗,光线从半空中仿佛射入了黑洞,地面以上车子行走的空间漆黑一片。在一段直路,我真的是拼了命睁开眼睛,也看不清前方的道路。难怪路上行人经常被打抢、被掠夺。

车子行驶在路上时,路面宛如覆盖了一层镜子,对面方向车子的车头灯通过雨水的反射,完全看不到路中央的分界线。不知道当局用了什么无法有效排水的材料来铺道路。

另一个问题倒是自己的问题——车子的侧镜无法很好地排开雨水,所以我完全无法从侧镜看到两边后方的车子,这就好像瞎了眼似的。

每年交那么多的路税和驾照费,究竟都用去哪里了?

2008/11/02

The Diminishing Memory

天快转看完阿里借我的《悄逝的记忆 》(The Diminishing Memory)。

可能最近看比较多NatGeo和Discovery的HD节目,所以一看到《悄》,就不是很看得下去。拍摄手法、剪接方式、旁述等,都相当粗糙。可能是我太过挑剔吧!哈哈,这部纪录片可得过澳洲某个电影新人奖的“最佳大专学府纪录片奖”。

我也有过类似导演翁燕萍的经历。

我家在八打灵再也(Petaling Jaya),但我是在吉隆坡出生的,3岁以前跟父母一起住在祖父家。祖父家在吉隆坡蕉赖的非法木屋区。

住在祖父家的那3年,我已经没什么印象。不过,小时候还是每个星期固定回祖父家。祖父家是一间单层锌板屋顶木屋,有个很大的院子。印象中,厨房特大,有个天井,很小的小孩子好像都是在天井冲凉的。每逢农历新年,大人就喜欢在厨房坐着聊天。吃饭的时候,总是开两大桌,但还是不够坐,所以人们得分好几轮吃。客厅是青少年堂表兄弟姐妹看电视的地方,小孩子得我们就在屋外玩。

院子前面是地毯草铺成的草地,很舒服。哈哈,我们PJ家前院草地的草,也是源自这里的。后面有鸡寮,养了很多鸡和两只鹅,所以我小时候就知道鹅会欺负人,还会追着人咬。后院还有口井、一棵红毛丹树。对PJ长大的孩子来说,水井是很少见的。不过,祖父家在我出生前就有自来水,所以水井已经没有使用了,但是水井上面只是盖了铁丝网,所以我总是很好奇地想看井水映照的影子,也很好奇为什么下面有水。还有那棵红毛丹树,也有很多回忆。记得每次农历新年的时候,和我年龄相近的一群堂表兄弟姐妹,总是喜欢撑起长长的竹竿钩红毛丹。我们也喜欢爬红毛丹树,可惜红毛丹树很多火蚁,所以我终究没有练成爬树技巧。院子里还有一棵沙梨树。沙梨是一种青色的果子,大概人参果大小,但是果肉很酸。记得母亲喜欢将果肉蘸了辣椒酱吃。小时候的我只是喜欢摘沙梨。

农历新年的时候,除了钩红毛丹、一班同辈们玩“抓抓”,另一个最爱玩的游戏,就是放冲天炮和放鞭炮。那时候,最low class、最便宜的冲天炮好像是叫“月旅行”。“月旅行”飞不高,在空中爆开时的声音不是很响,而且很多时候是哑炮。因为是木屋区,所以大人不让我们玩冲天炮,我们就把冲天炮水平放在地面,向着某个没有木屋的地方燃放。再不然,就是在沟渠里放冲天炮。放鞭炮,是把一整串的鞭炮拆散,一粒粒地放,右小手拿着鞭炮,左小手拿着一支香,点着了马上丢。印象中,某个堂表兄弟姐妹曾把鞭炮丢到我脚上。

听父亲说,那间木屋也是祖父亲手搭建的。还有,水井也是祖父亲手挖的。非法木屋区很多户人家都有水井,都是村子里大家互相帮助挖出来的。住在木屋时,入夜会有“小强”乱飞,曾经有一只钻入父亲的短裤里,父亲情急之下只好用手连裤带小强一起抓住。我想,我没办法在这种木屋睡觉。:-)

我应该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吧,政府宣布非法木屋区赶拆。政府准备在附近建组屋,组屋建成之前,先在附近建一排排的木屋安顿非法屋居民,这些“合法”木屋叫做“长屋”。跟祖父同住的伯父和叔叔各被分配到一间,其中一个同住一条村的姑妈也被分配到一间,祖父和祖母跟叔叔住。这些木屋小极了,没有院子,厨房连转身的空间都没有,只有两间小卧房。

其实,祖父在非法木屋时就已瞎了眼(据说是喝酒喝瞎的,现在想起来,应该是白内障吧),所以也看不到“合法”木屋是什么样子。还记得,搬离非法木屋的那一天,瞎了眼的祖父说什么都不肯动身,一直赖在他平日坐着的躺椅上。白白的眼球红了,眼眶里是一直打转但流不出来的泪水。姑妈们和姑姑们都陪着流泪,到后来,是父亲和伯父软硬兼施,把祖父架上车。

搬走之后,我们都没再回过非法木屋区。政府很快就把整个区围起来,后来拆掉木屋,建了脚踏车赛馆。

“合法”木屋区大概有15年历史吧!祖父祖母都在那里过世,他们都没有机会住进政府组屋里,政府在很多年以后才建好组屋。

写到这里,禁不住非常怀念和我感情特别好的祖母……

2008/01/27

没有镶金的RM5厕所

隆坡最近开了两间新的购物中心,一间是Bukit Bintang的Pavilion,一间是Mid Valley的The Gardens。

上个周末回家,要找地方上网,所以决定去Mid Valley看看,想说那边的人可能比较少。

从停车场上来,就先看到这间厕所。大大的“RM5”非常醒目。我相信许多人都和我一样,只看到“RM5”就被吓着了。

天啊,什么厕所这么贵?KLCC二楼的厕所收RM1还是RM2,对我来说已经是朝贵的了。这间RM5,难道里面镶金?大号了有人帮忙擦屁股?洗手了有人帮忙抹手?还是有免费的擦鞋服务?

我看到“RM5”的第一个反应是先拍照。妻说,单拍照没意思,不如就进去开眼界,到底是不是镶金的。

收钱的服务员说:“这是我们的优质洗手间(Premium Wahsroom),它旨在让你觉得舒服,让你进去之后有轻松下来的感觉。逛街累了,你可以进去休息休息,享受一下里头的气氛。”

天啊,不就是厕所吗?还有什么气氛?有人会喜欢在厕所呆着不出来吗?有,偷窥狂!

有一点倒是值回票价。服务员给一张票券,他说接下来一整天都可以“凭票入场”。哈,我和妻两个人,当然要用到值回RM5。

进去厕所,有个清洁工人。怪怪的,一边解决,他一边看着。

厕所不是特别豪华。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不是豪华大理石。抽水马桶竟然还不是自动冲水系统的。这一点我是非常惊讶。自动冲水的马桶,我以为已经是厕所的标准设备了。收费RM5的优质洗手间竟然没有自动冲水的马桶,实在说不过去。而且,马桶不是设计师马桶,马桶的坐环也不是很干净、很白那种,上面有些灰印。

唯一强处是,有卫生纸。卫生纸在马来西亚的厕所好像不是标准设备,大多数公厕、购物中心的厕所都没有卫生纸,尽管这在新加坡是一项标准的配备。

尿盆不是特别豪华的。在新加坡看过更酷的。还好是自动冲水的。

洗手盆也不是设计师洗手盆,在新加坡某购物中心还是酒店用过玻璃洗手盆。特别的是,优质洗手间除了有擦手纸,也有擦手布,这在马来西亚厕所也是比较罕见的。以公厕来说,有擦手布,即使在新加坡也是少有的。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拿The Gardens的优质洗手间来和新加坡的厕所比较。不过,既然你打着“优质洗手间”的旗号,加之收费RM5,你就应该拿自己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优质洗手间benchmark。不必太远,拿近的新加坡就好了。

你不能闭门造车,你不能说“我们有我们的标准,我们不必和其他人比较”。这是一个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当你的酒店招待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豪客时,你就是在与各国竞争了,这就是比较了,竞争和比较是同一件事情。

据说Pavilion的厕所也收费RM5,所以这两家购物中心最近在城中引爆厕所话题。农历年回去,要找个机会去Pavilion看看厕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