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5

叶问




天看了甄子丹的好戏《叶问》

之前在某个Blog上看到有人说因为看《叶问》而感动得流下眼泪,似乎有点夸张了。

笼统来说,《叶问》其实和一般的武侠片大同小异,像李连杰之前的《霍元甲》,甚至以前李小龙打日本人、打洋人的片子,都相去不远,基本上都是透过拳头回敬日本人和洋人,来吸引中华圈观众入场。

不过,后来仔细回味《叶问》,电影的表现手法其实还是有不同之处,而且可能就是让这部电影独树一格的特质。

《叶问》并没有很浓的说教意味。事实上,甚至可说是没什么说教。就连武术精神,也是在叶问最后与三蒲将军对打前的一丁点自白透露出来。叶问的武术精神、武德,几乎完全是都过剧情的铺排、甄子丹的演出和武打,来传达给观众。这一点和常见的武侠电影很不同。叶问一开场同廖家拳师傅过招,那种快速但留有一手、点到为止的对打,既是力与美的完美展现,也是谦虚美德但不失气宇和武术精神的自然流露。

还有,叶问两次和金山找对打,只是用武力教训对方,但没有严辞说教,在我意料之外。特别是金山找在乱世时纠众占山成寨,被日军铁骑践踏的同胞还要被一众山贼欺压,我看了都受不了,叶问只是痛快地打一轮,事后并没有教训金山找。对死了哥哥的沙胆源,叶问也没有教训他。

叶问的身教大于言教,这种说故事手法其实在武侠片似乎不常见。

把《叶问》放大来看,叶问的个人性格似乎和黄飞鸿霍元甲等电影常描绘的武林大侠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些学武之人,往往过于谦虚。他们非常强调个人武德,不太愿意收徒授艺,对世事无欲无求,不太愿意对社会贡献一己力量。只有在经历了大变之后,他们才意识到个人对社会贡献的重要性。

这在国家有明主治理时,可能不会有什么关系,因为明主懂得动用人才。但是一旦朝廷腐败,国家陷入动乱,环伺的外敌趁机进犯。这些高手空有一身武艺,却只能任人宰割,最多也只能多杀几个日军洋鬼子,幸运的往后还有机会造福社会,不幸的最终还是成了枪下亡魂。

幸运者如叶问、黄飞鸿、霍元甲,发扬了武术、成了民族英雄,但又有多少武林高手不幸地埋没在历史洪流之中?

No comments: